米勒
我要米勒的資料.名畫~~~~
我要米勒的資料!!寫作文用的!!!!麻煩請給我米勒的資料和名畫的介紹^^謝謝你了~
你好檢視圖片檢視圖片說明: 在 1859 年的《晚鐘》及1857 年的《拾穗》之中
至今仍存在著與製做當時同樣感人的質素。
米勒生長於諾曼第的農場
本圖是他在 35 歲左右以前尚找不到藝術方向的苦鬥時代之代表作。
他討厭巴黎瘋狂似的氣氛及噪音
1849 年在巴比仲的小樹裝莊找到他的憩息之地他在此地碰到了狄奧多爾‧盧梭
並結為知交。
這個時期對米勒而言誠為幸福的時期。
他在《拾穗》之中初次使用寫實主義的手法
這特別可以見諸收割之後一望無垠的稻田中站立的三個人。
其簡潔紮實的素描功力
及風景處理上對於不必要部份的省略之點特別引人注目。
馬車、馬、房子、樹木、雜草等的背景及其間所見的小人影乃是此一廣大的勞動場面所不可或缺的成份。
在米勒的作品中常以人物為中心
這一點異乎經常聽懂﹝森林語言﹞的其他巴比仲派畫家。
其後梵谷還臨摹過米勒的作品。
生平: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2316684
參考資料
琴弦
一說到米勒就會想到[拾穗]的畫吧~《拾穗》是米勒十年觀察與研究的成果。
呈現三個農村婦女
在收割之後的麥田裡撿拾遺落的麥穗。
較年輕的兩位彎著腰朝向麥稈七零八落的灰土地
雙眼緊盯地面
忙著撿拾落穗並隨手扔進兜在腰際的圍裙裡。
最年長的婦女微微俯身
手中拿著一把細枝。
背景可見遠方的田裡仍在繼續收割
成綑成堆的麥綑、麥垛
一輛大板車和成群的農場工人構成一幅明亮歡愉的熱鬧景象
與三個拾穗女的淒涼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畫面右側
騎馬的管理員正在監督收成的進度。
更遠處可以看到村莊的屋宇。
米勒的用意並不在於說故事。
進步主義的藝評家卡士坦尼亞里(Castagnary)寫道:「這是一幅很美、很簡單的藝術品。
作者無意做任何宣示。
儘管畫面所繪的確尖銳
但卻超乎於擁護任何立場的激情
以不造假也不誇張的方式再現大自然真實、偉大的篇章
殊堪與荷馬、魏吉爾的史詩相媲美。
」將米勒與希臘、羅馬時代的大詩人相提並論
並不為過。
許多人都在這三個拾穗女的身上看到了雅典巴特農神殿雕像的影子。
吃苦耐勞的生活賦予她們雕像般沉重的身軀
長年的操勞使肢體越來越沉重
習慣於彎腰工作之後
腰桿就難以伸直了。
亞布(Edmond About)形容她們「足履木鞋
追隨著米開朗基羅和勒敘厄(Le Sueur)的腳步。
」三個婦女分別裹著藍、紅、黃三種美麗原色的頭巾
相貌特徵幾乎全被遮蓋了。
她們是沒有面孔的無名氏
她們只是拾穗者。
米勒將這幅畫取名為「Des Glaneuses」
用不定冠詞「Des」來表示畫中人物並不特指某些拾穗者
意味著畫中情景具有「放諸四海皆準」的代表性。
這樣的畫面難免會喚起人們對農村社會問題的關心
尤其在布利(Brie)地區盛產小麥的大農場
經常可以看到在地主、工人的身邊
苟活著被社會體系排除在外的人(例如這些三餐不繼的拾穗女)。
保守主義者批評他畫的是「衣不蔽體的稻草人」
顯示布爾喬亞階級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恐懼
深怕窮人再度揭竿而起。
而非對米勒的純畫家立場的恐懼。
無論如何
《拾穗》在1857年的沙龍首次展出即備受矚目
受歡迎的程度與日俱增
與《晚禱》不分軒輊。
http://www.udnmillet.com.tw/work06.htm米勒是法國一位偉大的寫實主義田園畫家。
批評家朱里亞.卡萊德在他撰寫的巨著《米勒藝術史》中
指出米勒的作品刻劃出他當時那個時代一般平民的人心和思想
表現了近代思想
是位高貴而不朽的人性畫家。
他出身農民
一生描繪農夫的田園生活
筆觸親切而感人。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illet/millet.htm米勒的介紹有點長
所以我放網址給你~
寫實主義時期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1814 ~ 1875﹞ 米勒是法國一位偉大的寫實主義田園畫家。
批評家朱里亞.卡萊德在他撰寫的巨著《米勒藝術史》中
指出米勒的作品刻劃出他當時那個時代一般平民的人心和思想
表現了近代思想
是位高貴而不朽的人性畫家。
他出身農民
一生描繪農夫的田園生活
筆觸親切而感人。
羅曼羅蘭曾撰寫一本《米勒傳》﹝The Popular Library of Art 叢書之一
1902 年在倫敦出版。
﹞當時羅曼羅蘭正在撰寫「偉人傳」
1903 年出版《貝多芬傳》
1907 年出版《米蓋朗基羅的生涯》。
他把米勒也列為英雄之一
因為他認為米勒具有忍耐、愛、勇氣與信念
從事藝術
深具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
米勒一生留下作品不多
他從 1840 年至逝世的三十多年間
所作的油畫約僅八十幅
而且多數是小幅。
這並非他對創作缺少熱情和精力
而是他重於思考。
每作一畫經常重複思考
這可從他留下的許多素描草稿看出。
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並不在於作品之多寡
只要能有幾幅作品在美術史上留名
也就足以永垂不朽。
米勒就是如此。
◎米勒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