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彌勒佛

笑佛與彌勒佛與布袋有何關係?

供奉笑佛會不會時常笑口常開

還有沒有什麼功德

怎樣供奉笑佛?
笑佛..彌勒佛..布袋..是為了讓人能時常笑口常開!帶著微笑去面對任何事!能有像布袋大的肚量去容忍別人!功德是很容易也容易失去的!捐錢..捐血不亂丟垃圾..稱讚別人也可以基功德!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幫助別人是功德最大的!失去也一樣容易ㄚ隨手丟垃圾ㄚ說他人長短ㄚ闖紅燈ㄚ!行為不端正ㄚ不孝順父母最不好!供奉每尊佛都沒限制最重要的是有顆尊敬心!拜拜不用大魚大肉只要有虔誠心一塊小小的餅乾就足以表達心意了!
◎五代的一位高僧。

法名契此

又號長汀子。

明州奉化(浙江)人。

以神異著稱

常用杖背負一只布袋入市

故稱為布袋和尚。

因他圓寂前說了「彌勒真彌勒

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

時人自不識。

」時人認為其為彌勒的化身。

相傳在中國多數佛教寺院裡所供奉的大肚彌勒

即為他的造像。

◎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佛

將來要為眾生說法

所以用說法印

其所穿著是北魏時期的衣服

因為當來下生

而我們無法預知當他成佛時的衣著

所以就回歸北魏時代

也就是中國佛像最早時期的衣服。

說法印是用拇指與食指扣圈象徵法輪

表示說法時的印相

此印表示以法輪摧破煩惱

使身心清淨

又作法輪印。

(大殿中釋尊所結之手印為左手橫放左腳上

名為「定印」

表禪定意思;右手直伸下垂

名為「觸地印」

表釋尊在成道前

為了眾生犧牲自己

這一切唯有大地能證明

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

此造像名為「成道相」)。

彌勒菩薩相有菩薩型及如來型兩種。

菩薩型:一面思惟

一面等待下生的機會之形為「思惟型」

另有左腳垂下

右手扶著臉頰的半跏相

稱「半跏思惟型」。

如來型是以龍華樹下悟道成「佛陀」的彌勒相表示之

因其被稱為「佛嗣彌勒」

與釋尊相完全相同。

彌勒菩薩譯作慈氏。

《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所載:彌勒出生於婆羅門家庭

先佛入滅後

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

住於兜率天。

據傳此菩薩欲成熟諸眾生

由初發心即不食肉

以此因緣而名慈氏。

《大日經》卷一:慈氏菩薩係以佛四無量中之慈為首

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

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

故稱慈氏。

彌勒菩薩於修習菩薩行期間

有「不修禪定

不斷煩惱」的不共特性。

因在菩薩道中特別重布施持戒

慈悲與智慧

而不像聲聞汲汲斷煩惱證涅槃。

他是有意「留惑潤生」

以從事濟度眾生的利他事業

是大乘菩薩之典型代表。

釋尊曾預言授記

當其壽四千歲(約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盡時

將降兜率下生人間

出家學道於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等正覺

前後說法三次

昔時於釋尊教法下未曾得道者

至此會時以上、中、下三根之別悉可得道。

第一會說法度眾九十六億

乃受世尊之五戒者。

第二會說法度眾九十四億

乃受三皈依者。

第三會說法度眾九十二億

乃一稱南無佛者。

《彌勒上生經》謂:欲生兜率天宮

必修行五戒十善

念佛形像

口稱彌勒之名

以此功德並可超越九十六億劫生死之罪。

《彌勒下生經》載:未來轉輪王時

彌勒降兜率

以修梵摩為父

梵摩越為母

成道後教化八萬四千大眾

又大迦葉於過去諸佛時

善修梵行

修十二頭陀行

故得佐彌勒勸化眾人。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云:「未來世中諸眾生等

聞是菩薩大悲名稱

造立形像禮拜繫念

此人命欲終時

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

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

此人須臾即得往生。

值遇彌勒

頭面禮敬

未舉頭頃便得聞法

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於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東晉的道安大師

唐代的玄奘大師

民國的太虛大師等人

都是誓願往生彌勒淨土的高僧

接受彌勒菩薩的教導

使自己成為一生補處之菩薩

再隨彌勒菩薩降至此世

開悟成佛。


彌勒佛像,彌勒佛的廟,彌勒佛布袋和尚,彌勒佛圖片,彌勒佛的故事,彌勒佛咒,彌勒佛的臉蛋,天恩彌勒佛院,彌勒佛 未來,彌勒佛木雕彌勒佛,笑口常開,布袋,隨手丟垃圾,尊敬師長,關係,幫助別人,肚量,大魚大肉,闖紅燈

大甲鎮瀾宮|輪迴|擲茭|殺生|關聖帝君|文殊菩薩|業障|吃素|紫竹寺|月老|太歲|修行|北港朝天宮|燒香|普賢菩薩|因果|走靈山|土地公|城隍爺|繞境|財神爺|地藏王|車城福安宮|犯沖|佛經|普庵祖師|媽祖|八家將|

彌勒佛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21804573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az1014043 的頭像
    qaz1014043

    有夢最美

    qaz10140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